子诊断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人体生物样本中的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进行检测,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指导治疗的一类诊断方法。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核酸诊断
- DNA 检测
- 基因测序:测定 DNA 序列,包括一代测序(Sanger 测序)和新一代测序(NGS,如二代测序 Illumina 技术、三代测序 PacBio 技术等),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拷贝数变异等,辅助诊断遗传性疾病、肿瘤等疾病,指导癌症的精准治疗。
- 基因分型:确定个体特定基因的类型或亚型,常用于疾病易感性分析、药物代谢基因检测等,例如通过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为器官移植提供配型依据。
- 甲基化检测:检测 DNA 甲基化状态,DNA 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其异常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
- RNA 检测
- mRNA 表达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基因芯片、RNA 测序等技术,检测 mRNA 的表达水平,了解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表达情况,有助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疾病以及评估疾病的预后,例如检测肿瘤组织中特定 mRNA 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肿瘤诊断和治疗反应的指标。
- miRNA 检测:微小 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 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 miRNA 的表达谱或特定 miRNA 的水平,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如某些 miRNA 在肿瘤中呈现特异性表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
蛋白质诊断
- 免疫检测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酶标记抗体来检测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的含量,广泛应用于病原体抗原或抗体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等,如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甲胎蛋白(AFP)等。
-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将蛋白质样品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到固相膜上,再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分子量大小以及蛋白质的修饰情况等,常用于蛋白质定性和定量分析。
- 免疫组化:将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中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然后通过显色反应来定位和检测抗原,可用于肿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研究等,如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指导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 蛋白质芯片技术:将大量蛋白质分子固定在芯片上,与样本中的蛋白质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分析样本中蛋白质的表达谱或特定蛋白质的含量,可同时检测多种蛋白质,具有高通量、快速等优点,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其他分子诊断技术
- 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 – Cas9 技术,不仅可用于基因功能研究,还在疾病治疗和诊断方面展现出潜在应用价值。例如,通过对患者细胞中的致病基因进行编辑来治疗遗传性疾病,或利用 CRISPR – Cas 系统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开发新型核酸检测方法。
- 液体活检:主要检测血液等体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 DNA(ctDNA)、外泌体等生物标志物。通过检测 ctDNA 中的基因突变、甲基化变化等,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复发预测;检测 CTC 的数量和特征,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转移风险和预后。
分子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为疾病的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您好!请登录